8月25日,2022全国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交易活动在南京国家农创中心举行。本次交易活动设置了成果展示、合作签约、项目路演、圆桌论坛、投资洽谈、科技招商等丰富多彩的环节。活动现场发布《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2022农业科技投资图谱》等权威报告。活动还聚焦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绿色低碳三个主题,展示185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
“扬麦39”最高亩产已近800公斤
“扬麦39”是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培育的小麦新品种,最高亩产已达到788.9公斤,刷新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高产纪录。不仅如此,它协调了小麦产量、品质和抗性之间的矛盾,表现出非常好的综合性状。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研究室研究员高德荣介绍:“它的籽粒灌浆速度也很快,减轻后期高温危害,保持粒重高而稳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稳端牢“中国饭碗”,要把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放在突出位置。记者了解到,“扬麦39”全生育期200.2天,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的浙江省、江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和上海市全部,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地区种植。
“今年‘扬麦39’已经完成1200亩的扩繁,生产出1000多万斤麦种,将在我省淮南麦区进行推广种植。”高德荣说。下一步,科研团队将持续做好“扬麦”系列新品种的提纯复壮和种性加工工作,不断提升优良种子纯度,研究制定绿色高效栽培技术,加快抗病高产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应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万吨级游弋式智慧养殖工船现身
在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展上,“国信1号”项目现身。据介绍,“国信1号”是一艘10万吨级海上养殖工船,是全球设计规模最大、功能最全、实用性和可靠性最强的渔船。单舱水体量比2个标准游泳池还多,每年的养殖产量超过查干湖一年的捕获量,其养殖周期也可缩短1/3以上。
“这样的养殖工船,在我国水产养殖领域是第一艘,在全球范围内也不多见。”青岛国信蓝色硅谷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陈正斌还欣喜地向记者介绍,“国信1号”可游弋躲避台风、赤潮,模拟野生鱼洄游路线,远离近海污染,全年稳质稳量持续供应,能有效解决近海养殖污染严重、养殖环境不佳、过度用药、鱼病频发等弊端问题。
目前工船可年产高品质鱼类3700吨,第一批裕鲜舫深海野游大黄鱼将于今年秋季起捕上市。陈正斌说,未来,青岛国信集团还将研究养殖大西洋鲑、石斑鱼等高价值鱼类,陆续投资建设50艘养殖工船,形成总吨位突破1000万吨、年产值突破500亿元的深远海养殖产业链条。
预计达成签约项目600多项、金额超120亿元
本次活动由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指导,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联盟、中国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局承办,汇聚各方优质资源,打造一个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全国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平台——金翼交易服务云平台。该平台将坚持市场化机制,紧紧依靠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大主体,以打造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价值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和创新共同体为目标,探索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活动还邀请近50位知名院士、企业家和政府代表,围绕农业科技投资论道;组织29个项目进行现场路演;遴选100个具有投资潜力的项目,在多个融媒体平台向全社会推介。现场,2022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发布。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主任杨礼胜介绍:“此次,我们共提出三大清单、38项需求,主要围绕现代种业、智能装备、绿色低碳等三大主题板块,农业农村其他领域如动植物保护等方面重大技术需求。我们将陆续发布,期望架起科技服务现代社会发展的桥梁。”
此外,本次交易活动广泛征集了700余个具有孵化潜力的项目,预计将达成签约项目600多项,100万元以上的138项,1000万元以上的接近一半,总金额突破120亿元。
相关信息
- ·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在全国支持建设780个科技小院 我市2个科技小院上榜(2022-11-05)
- ·溧水区农业农村局专题督查重大项目建设情况(2022-10-27)
- ·江宁区科技赋能现代农业发展(2022-09-22)
- ·实施绿色优质农产品工程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生态农业 “绿”意盎然(2022-08-08)
- ·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平台“莱斯乡村”上线 一键下单 “吃购健史游会”全有(2022-06-24)
- ·我市农业农村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坚持党建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07-07)